欢迎访问交安宝!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交安头条  >   >  非凡十年丨从“山路十八弯”到“通衢大道”
非凡十年丨从“山路十八弯”到“通衢大道”
2022年10月22日 23:06   浏览:443   来源:交安宝发布

  开车行驶在靖安G353高湖至罗湾段公路上,青山绿水交替映入眼帘,“人在景中行”的感受油然而生。一条新改建的公路,打通了“山隔”,消除了“水阻”,让山那一头的村民们出行不再难,让更多的农副产品走出深山。宜春市靖安县官庄镇塘埠村村民王萍深有感触地说,十年前这里四面环山出行不便,如今家门口新修的一条条道路成为发展路、致富路,让大山深处的茶叶、竹笋“走”向千家万户。

靖安G353高湖至罗湾段公路‍






以前


泥泞路+山路,进出村不方便‍


  靖安县官庄镇塘埠村地处赣西北,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从靖安县城驱车前往塘埠村,40分钟左右就到了。

  在村口,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伙人王萍笑盈盈地迎接着客商。“小轿车现在可以直接开进村里,这是多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望着脚下平坦的水泥路,王萍的记忆回到了多年之前。

  “我记得第一次跟着爱人来到村里,乘坐的是县城到村里唯一的一趟中巴车,途经了大量的乡镇,走走停停,一路上沿着大山转了又转,从县城到村里用了一个半小时。”王萍回忆起9年前的入村班车,有些感慨。2013年,她从湖北嫁到靖安,当时村里只有一条修到村口的水泥路,进了村里都是黄泥巴路。村里的其他基础设施也不好,土坯房随处可见。“那时,进出村一趟实在挺不容易的。有一次我坐丈夫的摩托车回家,由于路上黄泥巴多,摩托车总是打滑,还摔了一跤,弄得满身都是泥巴!”王萍说,“以前由于路不好,村里不少纯天然的土特产很难运出大山。”

  好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里的泥巴路改成了水泥路。“下雨天脚上不用沾着泥巴,骑车也不用担心会打滑了!”王萍说,2016年,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考虑到孩子一天天长大,在村里的邀请下,王萍终于下定决心返乡发展。


现在


穿山越水”铺就发展致富路‍


  公路升级改造和路网的完善,对于乡村产业发展非常重要。

  在塘埠村,“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特产——茶叶、竹笋、点茶(客家点心)在一条穿山越水的公路修通之后,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2021年6月,靖安G353高湖至罗湾段公路改建项目建成通车,打通了九岭山脉的“山隔”,消除了罗湾水库的“水阻”。至此,王萍家到县城的车程缩短到40分钟。交通便利了,农产品再也不愁销路,经销商纷纷上门订购,村民收入当年就实现了大幅增长。

  “这条路的建设并不容易,从2018年开建,历经3年建成通车。其中攻克了两个难点工程——全省最长的国省道公路隧道和全省公路建设史上涉水最深的深水大桥。”宜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靖安公路分中心党群负责人熊攸靖称,修路过程不易,但是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意义重大。

  “以前我们家附近的罗湾水库阻断了道路。现在好了,架设了公路大桥,出村路程大幅缩减!”王萍说,这条新建的公路沿线风景如画,行驶其中感觉很惬意。

  如今,塘埠村开设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王萍成为合伙人之一。合作社将村里之前租出去的306.9亩茶园全部收回,茶叶实现了自产自销,也成了塘埠村集体产业的一张名片。除了茶叶,目前村里的竹笋、大米、客家茶点都已经远销外地。

  村里发展起来了,在外的村里人也回来了,大家将村子建设得更美了,村民的日子也过得更加幸福。王萍欣喜地说:“下一步,我们村里还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民宿经济等!”

记者手记

万里大道耀赣鄱

  王萍生活的变化,是近年来宜春公路乃至全省公路“扩路网、升等级”,促进沿线群众出行方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江西的青山绿水间,高品质的1.86万公里普通国省道、18.6万公里农村公路蜿蜒伸展。2018年上半年,我省实现了25户以上自然村100%通水泥路,较原计划提前两年半;2019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组组通”,为乡村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公路支撑。2018年以来,全省已建成产业路、资源路等“五路”项目近1万公里,有效带动了“四好农村路”+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发展。四通八达的公路上车流如织,把经济活力注入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亮丽的公路风景线正在成为生产力、竞争力。‍

来源:江南都市报

编辑:袁  莎

编审:易  娟

头条号
交安宝发布
介绍
推荐头条